在酒中,所有的人生都受到了詛咒。
在酒中,有一種味道只會越窖越濃,那就是——孤獨:一個人最終和自己的死亡相遇。
這個世界,如果沒有酒,真是難以想象。
每次捉管濡墨,打開古人的詩冊,只要碰見“酒”字,我就會眼睛一亮,情緒也就波動起來:或是酣醉,或是消沉,或是恍惚迷離。
漢字之美,在一顆“酒”字上,就可以得到相當?shù)恼宫F(xiàn)。這是一顆象形兼會意字,古文字形像酒壇,字從西,從一?!拔鳌北局浮拔鞣健?。在中國古文化中,西方與“秋季”搭配。“秋季”意味著“莊稼成熟”。故“西”轉義指“谷物成熟”,其字形像酒壇?!耙弧保ㄒ部梢詫懗伞岸保┲浮熬茐锏膬?nèi)容物”。事實上,在甲骨文和古陶文之中,“酉”字就與“水”發(fā)生了關聯(lián),這兩個部首,左右可以互相置換。最奇妙的是清代文人朱彝尊,在隸書中,直接把“水”寫進了酒壇子。在草書中,“酒”字的造型極其豐富,歷代書法家使出渾身解數(shù),在漢字的規(guī)定性之內(nèi),盡量地擺弄點線挪移塊面,借此一瀉胸中之塊壘,完全演繹了“字如其人”的說法。
我最欣賞的一顆“酒”字,乃唐代草書大師張旭所寫,在《古詩四帖》中,“酒”字出現(xiàn)在“應逐上元酒”一句中,一筆寫成,線條由細變粗,節(jié)奏分明,像音樂中的“漸強”符號,力度彰顯出不可遏止的激情。我還注意到,明代的草書大家祝枝山,把“酒”字寫得別開生面,其中兩點,點得與眾不同,不像他人分寫兩邊,而是干脆點在了彎勾豎上,似乎,他要故意表現(xiàn)他內(nèi)心異常的糾結與痛苦。當時,他年逾五十仍未被朝廷錄用,常常借酒消愁,發(fā)出了“浮生只說潛居易,隱比求名事更艱”的慨嘆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祝枝山的小楷,寫得那么端正古雅,流露出的是儒家的正大謹嚴氣象,顯現(xiàn)的是既定的秩序,而他的狂草,則是粗頭亂服、解衣盤磅了,臆造道家的逍遙之游。
酒與糧食的關系緊密,尤其是谷物和麥子。其過程,離不開發(fā)酵。在先秦時代,人們把用曲釀出的酒叫做“酒”,而將用糵釀出的酒稱為“醴”。夏代把酒稱為“旨酒,甘酒”,這表明,人們對酒有極大好感。有好酒,還要配上好的盛器,于是,陶器和青銅器出現(xiàn)。商人飲酒,極為鋪張,達到瘋狂境地,《史記》載:“以酒為池,縣(懸)肉為林,使男女倮(裸),相逐其間,為長夜之飲?!弊匀唬@種失去理智的奢糜導致了滅亡。于是,其后的周人便制定了禮,把飲酒納入了理性的秩序,甚至,將酒尊為祭品,不能亂喝。在《詩經(jīng)》中,反復歌詠“君子有酒”。千年以來,中國農(nóng)業(yè)社會最著名的婚聯(lián),似乎就是這一對了:“喜有良緣迎淑女,愧無旨酒宴佳賓”(橫聯(lián)“琴瑟和鳴”)。
進入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酒的傳奇性大為增強。最經(jīng)典的,當數(shù)“投酒于江”和“易水送別”了。前者是越王為激勵士氣而表演的政治秀,后者,是我對荊軻赴死的私自想象,我以為,在那種悲壯的場合,沒有用酒來訣別,太不可思議了。
秦朝的國運太短,酒還沒喝過癮,歷史就埋藏成了兵馬俑。即使如此,還是留下了一出吊詭的《鴻門宴》:幾年后,在烏江邊,末路英雄項羽,想起那碗沒有及時摔碎的酒,肯定追悔莫及。漢朝雄渾,一部《漢書》可以下酒。漢人喜歡夸張,作文以賦為最,有《酒賦》多篇傳世。有的說“清者為酒,濁才為醴。庶民以為歡,君子以為禮?!?,有的贊“彰文德于廟堂,協(xié)武義于三軍;致子弟之孝養(yǎng),糾骨肉之睦新?!庇捎诰骑L太熾,導致官府禁酒。在民眾的強烈抗議之下,漢宣帝只得下詔:勿行苛政。民間飲酒之樂,在《古詩十九首》中可以得到佐證:“斗酒相娛樂,聊厚不為薄”。因此,司馬遷以他的如椽巨筆,在《史記》中發(fā)出了深沉的感慨:“酒極則亂,樂極則悲,萬事盡然。長夜之飲,似不可取?!?br/>
對于魏晉南北朝而言,人生就是一場宿醉。官場的險惡,社會的動蕩,人心的叵測,使得人們只好借酒麻醉,縱酒肆欲,躲進壺中的世界。當然,他們喝酒的境界也極高,最豪放的,是曹操,他在“對酒當歌”之時,并未忘記建立豐功偉績;最狂妄的,非劉伶莫屬,他撰寫《酒德頌》,醉死便埋;最超脫的,乃張華,他宣布:“寧得醇酒消腸,不與日月齊光”;最經(jīng)典的,絕對是竹林七賢了,他們談玄論道,放浪形骸,尤其是阮籍,把與鄰家美婦當壚痛飲的典故,印刷進了《世說新語》,絕版千年;也有自得其樂的田園詩人陶淵明,一邊飲酒,一邊撫弄無弦琴,同時猛寫《飲酒》詩系列,認定“在世無所須,唯酒與長年”;最為風雅的,也許就是東晉永和九年的“曲水流觴”了。在酒的提醒之下,王羲之作出了文采斐然的天下第一行書《蘭亭集序》,被后世習書者奉為圭臬,在書法藝術史上,形成了一門生生不息的“蘭亭學”。